发挥工会优势,助推青年教师成为建设和谐高校的主力军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高校青年教师正在成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希望和未来。探讨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的青年教师队伍,研究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对于指导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高校“扩招”,中国高校开始了“跨越”式发展。在校学生急剧增多,教师队伍扩充不断加大,2000年以后毕业的学生大批进入教师队伍,高校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更加明显。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学生由数千名发展到一万肆千余名,教师由数百名发展到数千名,学校由多个分散校区,发展为一所现代化、信息化、人文化、园林化的校园。教师队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大批师德高尚、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继退休,一大批青年教师充实了教师队伍,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硕博比达到了60%以上,在拥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及学科带头人中,中青年教师的比例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正在从建设和谐高校的生力军转变为主力军. 高校青年教师明显优势是年纪普遍较轻,刚从学生角色转换为教师角色,学历、学位层次较高,他们热情上进,充满朝气,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知识面广,知识结构新,专业基础厚实,善于接受新知识,能主动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理论;进取心强,成就动机强烈,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强烈,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思想解放,敢于冒险创新,富于开拓精神,在教学科研中勇挑重担。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 随着一大批老教师退休,教师队伍存在明显断层,客观上剥夺了青年教师应该享有地宽松成才环境,重使用轻培养、重教学过程轻教学目的、重教学工作量轻教学质量等现象严重,很多非师范毕业的硕士、博士没有接受系统师范训练,对基本的教学规范和教学教法没有掌握,毕业到校就马上安排一门甚至几门的主讲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欠佳。同时,青年教师工作时间短,科研经验少,参与重大课题研究或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不多,无法形成相对稳定的科研方向,高校对青年教师又有着科研要求,且科研成果跟个人的职称晋升、年薪等直接挂钩,因此较低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又助长青年教师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另外,青年教师的个人生活和家庭等方面也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个性方面的差异,成才成长的速度较慢。如何保证教师队伍的和谐有序的新老交替、并保证教学质量,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和管理的途径
    国外一位著名大学校长说过,高校应该是承载社会智慧的平台,从高校自身来说,一个有持续发展眼光的高校治理者,在人才战略方面不是单纯指望招来多少大牌教授,而是把人事目标定位于如何培养打造。这样的高校才是充满活力的高校,才是有更好发展潜力的高校。高校工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高校教师,高校的青年教师是整个高校知识分子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正确认识青年教师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抢抓机遇、大力加强青年教师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教育与培养,使他们健康、迅速地成长,已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也是高校工会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管理,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青年教师应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工会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发挥工会的优势,认真履行教育职责。针对青年教师的特点和成长规律,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积极引导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处理好做学问、做人与成才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培养青年教师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职业精神。多年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会在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方面已经了形成一系列的制度,如每年新教师入校后的上岗培训,请校长亲自帮助新教师了解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特点和教师的职业道德并学习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知识; 
    每年一次的青年教师赞师德颂师风演讲比赛,已经成为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每次比赛过程,都是在营造校园“三育人”工作氛围,推动学校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指导思想下开展的。在学校新一轮体制改革方案中也相应制定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规范了师德建设的制度.

2.立足教学,提高青年教师授课技能
    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是推进青年教师队伍教学水平现实需要和有效途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会和教务处携手,已经连续数年成功地举办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基本功比赛先经学院层层选拔推荐,专家随堂听课评分,全校总决赛等三个阶段。整个比赛活动涵盖面宽,青年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高,成为推动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的一项有力措施。学校不仅对参赛和获奖的青年教师给予奖励,同时大力宣传、表彰和鼓励。为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经常举办讲座、论坛、研讨班、教学观摩等活动,邀请名师和青年教师一起交流教学经验与教学方法。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岗前教育和新老教师的带教制度,考核制度,新教师入校后学院为每一位新近青年教师都配备了导师,大力开展资深教授的“传帮带”作用,鼓励资深教授将丰富的治学经验、教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传授给青年教师。近年来数百名青年教师在资深老教师的带教下,传承了老教师的优良教风和教学方法,迅速成长.

3,促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鼓励和促进青年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对一流大学来说,要面向知识经济时代,为科教兴国做贡献,在校内要建立一种引导青年骨干教师树立创新思想,增强创新能力的氛围和机制,造就一支高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对高校工会来说,要促进学校有关部门制定进一步重视骨干、鼓励创新的政策规范,形成一种机制,要在校园内营造一种重视骨干、鼓励创新的氛围。只要我们把工会工作融入到学校的中心和大局中去,对青年骨干教师既在实质上给予重点扶持、奖励,又在舆论、声誉上创造好的环境,才能形成一种引导广大教师创新,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更有创新意识的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良好机制。

4.关心青年教师生活,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偏低。要稳定青年教师队伍,减少人才流失,除了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鼓励他们要为长远目标奋斗外,更要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同时,青年教师特别是优秀青年教师对事业、对祖国、对家庭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教育投入不可能迅速改善的条件下,高校要针对青年教师工资低、住房条件差,孩子入托、入学难,夫妻两地分居情况等现实,通过努力建设校园小环境,为青年教师排忧解难,以事业吸引人,靠感情留住人。青年教师正处在事业尚未发达,生活负担尤为突出的阶段,。因此,高校工会要特别重视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努力为青年教师办实事、好事,为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工作上的后顾之忧。让广大青年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从而激发他们努力为学校工作的热情和干劲,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是关系到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我国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教师强则国家教育强。准确把握青年教师的思想脉搏,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积极的情感需求,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给他们创设学习、提高、工作的良好氛围,则青年教师就会迅速成长起来,学校的发展、国家的强盛才会人才辈出、后继有人。高校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充分发挥工会的优势,努力创建校园和谐氛围,积极助推青年教师成为建设和谐高校的主力军